宫润华:从舌尖工匠到大学教授 让烹饪技艺薪火相传

浏览量
作者:徐瑞 文/图

“站得稳讲台,拿得住话筒,做得出美食,写得成文章,这才是合格的烹饪人才。”这是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负责人宫润华经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

潜心研究烹饪30年的宫润华,精通各大菜系和各式烹饪,是行业内公认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餐饮业国际一级评委。2014年,宫润华通过高技能人才引进来到普洱学院,成为一名烹饪教授。扎根普洱十年来,他本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初心,带着一身技能投身边疆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中,让烹饪技艺薪火相传,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人才。


——“先做人,后做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在宫润华看来,每一名新进校的学生都是一张白纸,比学习烹饪更重要的是,先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学会吃苦耐劳,方能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太过于聪明的人学不了烹饪,好高骛远的人学不了烹饪,学烹饪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打牢基础,要耐得住寂寞,反复练习、反复琢磨……”在面对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时,宫润华的“第一课”是教他们先做人,后做事。

作为不可多得的“双师型”教师,宫润华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在教学工作中,他勇挑重担,承担了《中国烹饪概论》《烹饪原料学》《面点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工作,开设了本科校级公选课《云南饮食文化》。同时,刻苦钻研育人模式,潜心探索教学规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一对一”帮助每一名遇到瓶颈的学生,用耐心、恒心和扎实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成就学生精彩的人生,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10月15日至17日,普洱学院师生在2024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2项银奖、4项优胜奖的佳绩。作为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和这次比赛的领队老师,宫润华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宫润华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兴趣小组”和“移动课堂”的应用实践培养模式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很好地践行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创业技能。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云南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一等奖”,指导学生连续3年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烹饪”赛项一等奖。

近十年来,在他不懈努力下,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有了质的飞跃。2017年,从专科升至本科;2020年,入选为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考研率升至21.21%,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短短几年内成为普洱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成就学生精彩的人生,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我带过的毕业生,有的是同济大学博士生在读,有的走上了教学岗位,有的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很多毕业生成为餐饮行业的优秀青年人才,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骄傲。也希望将来他们能成为行业中流砥柱。”宫润华说。


——“技能强国,让能工巧匠成为可以被追的星。”


4月28日,宫润华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普洱学院在此类荣誉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普洱学院的十年间,宫润华培养了很多创新创业人才,也实现了自我价值,更收获了不少荣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云岭工匠、滇菜名师、茶城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宫润华看来,获得荣誉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成就,更体现了整个团队的优秀。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宫润华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与年轻教师分享,助力应用型师资队伍成长。在他的带领下,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在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四年被评定为“C”,专业排名逐年上升,现全国排名第四,云南第一。

宫润华一直用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教学之余,他以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心做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做文章。作为大学教授,他并没有把自己关进校园里研究学问,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跑遍云南省16个州市以及普洱市的九县一区,去探索、发现云南的特色美食和各地的特色产业,去深入研究如何用一道道美食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注入新活力。

同时,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宫润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他先后受聘为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高级专家顾问,多次参与云南省滇菜标准的制定,为普洱市餐饮美食行业协会提供培训和评判指导,参与编著普洱市政协《普洱美食》系列丛书。

“技能强国,我们有责任持续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工巧匠,让能工巧匠成为可以被追的星。”宫润华说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用实际行动传承工匠精神、把烹饪技艺传下去,是他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