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学院《茶咖青年创业日记》②——李彦青的“咖啡贸易经”

浏览量
作者:徐瑞 文/图 胡宁倩如、卢磊、吴发斌/视频

“我把普洱好物装进绿盒子,用黄胶带捆绑销往全国各地。”一直致力于宣传推介普洱咖啡的普洱学院2021届毕业生李彦青有着双重身份,她既是普洱·绿盒子咖啡工作室主理人,又是yellow tape(黄胶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2018年,还在普洱学院就读的李彦青通过参加咖啡赛事活动,与普洱精品咖啡结缘。“第一次接触的精品咖啡是一支全红果做的K72水洗,口感干净酸甜,彻底颠覆了我对咖啡苦涩的刻板印象,从此便开始了‘一入咖啡深似海’的探索旅程。”每当回忆起第一次接触普洱咖啡的印象,李彦青仍历历在目。

在普洱学院的系统学习和实践积累,李彦青完成了从只能尝出酸甜苦涩的“咖小白”到能精准辨识风味的“咖专家”的蜕变。2022年2月16日,毕业半年多的李彦青创办了普洱·绿盒子咖啡工作室。“创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能够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是难得的快乐。”李彦青说,“其间,我也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的足迹遍布云南省各个咖啡产区,在摸索中,我们在田间种植管理、生豆加工处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绿盒子专属’的方法,保证了咖啡的品质。”

不甘止步于精品咖啡,李彦青创立了Yellow Tape(黄胶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军咖啡大宗贸易。她在家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建立了咖啡鲜果加工处理站,带动周边40余户农户种植咖啡,将事业深深扎根于普洱沃土。她更致力于成为连接消费市场与原产地的桥梁,吸引更多年轻人因咖啡爱上普洱、建设家乡。

“上一个咖啡产季(2024-2025年),公司咖啡生豆交易量达到340多吨,咖啡生豆的价格1公斤比2024年涨了一倍,所以成交流水比2024年涨了一倍多,金额过千万元,但利润很薄。因为咖啡期货价格随时在变化,我们对整个产季咖啡鲜果的采购及生产会更加谨慎,一批咖啡生豆生产出来,能够满足一两个客户的需求量,我们就赶紧出货,不会再囤货了。”面对错综复杂的咖啡价格,李彦青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咖啡贸易经”。

相比之前游走在不同的城市,一个月有15天左右都是在外边宣传和推介普洱咖啡,2025年是李彦青待在普洱时间最长的一年。这一年,她不仅忙于经营好自己的公司,做好咖啡贸易,还在咖啡庄园当起了技术顾问,负责品控、质检和产品研发等工作。这一年,她也在普洱发现了更多好物。“普洱是一个有着得天独厚气候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好物并不局限于咖啡,还有品种丰富的水果、绚丽的民族文化……我们以咖啡为媒介,以黄胶带为纽带,把它们带出去。”李彦青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普洱这个人杰地灵又物产丰富的地方。

当谈到创业的过程中会遭遇的一些挫折和挑战时,李彦青微笑着说道:“普洱学院这棵大树就是我创业路上最强有力的依靠。2024年,我尝试在普洱中心城区举办一个咖啡手冲比赛,前期筹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多亏普洱学院的老师对我的助力,让活动能够圆满举办。”

2025年,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新增了智慧农业、咖啡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普洱特色咖啡产业的实践课程占比近40%,将为普洱咖啡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李彦青倍感振奋,在她看来,未来,学校培养的这些全日制科班的咖啡专业人才,能够在咖啡鲜果的加工处理、咖啡豆的杯测质检等各个环节发挥科技力量,可以直接帮助到更多的咖啡企业,助力普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